延续4亿多年而今濒危,上海高校团队正助中华鲎北归长三角

中华鲎原产于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的沿海地区,在我国长江口以南广大海域包括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沿海地区均有分布。随着栖息地破坏和过度捕捞,中华鲎种群开始急剧减少,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将中华鲎定为濒危;2021年2月,中华鲎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东西问 | 短评:与“时”应势,宜促中外文明互鉴

中新社北京10月29日电 题:与“时”应势,宜促中外文明互鉴 中新社记者 文龙杰 中华文明是几千年来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习近平总书记28日考察殷墟遗址时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

“锦绣中华:传统织染绣艺术与生活展”首展亮相苏州

记者29日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获悉,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锦绣中华:传统织染绣艺术与生活展”首展日前在苏州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原副部长项兆伦、长三角示范区执委会公共服务和社会发展部部长曹雪娟为展览鸣锣开幕。

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更好浸润童心

“这需要各科教师深入挖掘本学科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育人元素,找到合适的教学资源。”  郭红燕认为,教师必须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而锤炼好内功,把传统文化的精髓理解吃透,才能担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大型政论片《我们的新时代》第三集《文化之力》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在传承弘扬革命文化中汲取营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发展。在历史与当下光影璀璨的萦回交映中,世界看到,一个东方古国正以她从未有过的文化风貌,拥抱伟大的复兴。

(大型政论片《我们的新时代》第三集《文化之力》)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在传承弘扬革命文化中汲取营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了巍峨耸立的中华民族精神大厦。在历史与当下光影璀璨的萦回交映中,世界看到,一个东方古国正以她从未有过的文化风貌,拥抱伟大的复兴。

(【最新】应该“降低英语教学比重”?教育部回应

教育部历来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为落实《指南》要求,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教材进一步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近年来,注重通过多种形式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坚定理想信念。

(“典”亮新时代|研理于经正是非,征事于史明成败

编者按: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援古证今,赋予典故鲜活的时代内涵,深刻阐释中国共产党初心如磐、历久弥坚的精神密码。

中华书局创立110周年——守正出新,赓续中华文脉

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华书局就以现代排印方式整理出版大型古籍丛书《四部备要》,影印出版号称“古代百科全书”的《古今图书集成》。最能代表中华书局古籍整理成就、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整理出版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

大闸蟹“断手断脚”后只能自生自灭?

王成辉表示:“我们在获得中华绒螯蟹染色体水平基因组的基础上,展开了比较基因组学分析,以鉴别节肢动物特有的基因和基因家族。”  研究团队分析发现,Innexin基因家族在中华绒螯蟹断肢再生的早期发挥着重要的分子信号传导作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